学校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西第二中学前身是安徽省肥西第二中学,创建于1976年,原属于县城一所公办完中,2018年,按照县教育布局调整要求,高中部停止招生,只招初中义务教育学生。2021年4月,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引进省内最大的公办教育发展集团——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发展集团托管肥西二中,共同打造全寄宿制优质初级中学。学校坐落于风光旖旎的派河岸边,大门正对江淮大运河,学校改扩建成后,占地114亩,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包括教学楼3幢,综合楼、艺术楼、科技楼、学生餐厅(含风雨操场)各1幢,学生公寓4幢,标准400米塑胶运动场,总投资约3.5亿元。
合作办学近三年来,在县教育体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学校依托安徽师范大学和“三附”集团化办学的教育资源,对接合肥市区名校的管理模式,秉承“来的都是宝,我们一起跑”的办学理念,践行“党建引领,大思政凝聚育人合力”的办学特色,以“三礼七节”抓手,着力打造“同心”教育品牌,实施五育融通,全面培养与新时代同向同行的阳光少年。
办学三年来,学校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六项中心”凝心跑:教师发展中心、智慧教学中心、家校社共育中心、宣传教育中心、安全保障中心、科学教育中心,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大思政”课程聚力跑:学校通过阵地思政课、“移动”思政课、课程思政、“三园”(家园、校园、社园)劳动思政课程、“三礼七节”,实施五育融通,不断创新实践,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是六级”包保护航跑:学校以校级、中层、班主任老师、生活老师、家长、校外专家实施“六级”包保机制,实施安全巡查护航平安、温暖包保护航成长、同伴互助并肩向阳长效机制,着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 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护航全力呵护学生成人成长成才。
近三年来,学校注重内涵发展、致力于品牌打造,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先后被评选为:合肥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合肥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合肥市第一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合肥市百姓身边好学校,并作为学校代表进行经验分享(全市仅3所);安徽省首批科技体育基地单位(全市仅3所);安徽省十佳书香校园(2024年当选,包括高校全省仅10所);安徽省无欺诈学校示范校;安徽省首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体成员校;同时我校还被选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及就业基地;合肥市教育局机关第四党支部党建共建单位。另外,2024年1月教育部到我校调研防欺凌工作,受到高度肯定,合肥市教育局在全市推广我校防欺凌工作经验,同年我校受邀参加教育部4月在长春举行的防欺凌工作经验交流会。这三年我校教师快速成长,陈姝校长当选为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全省仅7人),全国优秀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校有16位老师被评为合肥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25位老师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翟锐老师被评为合肥市第四届教坛新星;唐海树、程娜老师荣获优秀课例全国一等奖;黄妍、翟锐老师荣获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全国一等奖;朱传宝老师荣获第四届中华经典诵读写大赛安徽省一等奖;程竹红老师荣获优秀自制教具安徽省一等奖(肥西县仅1人);张丽萍等老师在作业设计评比大赛中荣获合肥市一等奖;市级课题结题2个,立项市级课题4个,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6篇。这三年肥西二中学子获国家省市县级奖287人次,其中获国家省市级奖159人次。其中,在科技创新类比赛中,荣获2个全国二等奖,苏霁月、王子晨同学获得2个安徽省冠军(金牌),吴伟祺、凌李奇、刘佩颖、韩雨萱、解雨薇、夏琪岩同学获得5个安徽省一等奖,陈建柏、刘广博、傅家俊等同学获得7个安徽省二等奖,程粤、张建辉、卞成强等同学获得15个安徽省三等奖。在安徽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中张首奥同学荣获省特等奖,3位同学分获省一、三等奖。
面对教育新形势,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学三年来,办学成果显著,特别值得一提是托管办学首届生源质量位居全县末位的情况下,中考毕业整体成绩位居全县公办第二且有一位屏蔽生,真正办成了政府放心、老百姓家门口温暖而有品质的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