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烈山学校】淮北市教育局官网:安徽师范大学附属烈山学校乡村学校蝶变重生

发布:2023-11-10

21.png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烈山学校的前身是有七十余年办学历史的淮北市烈山区洪庄小学。在实施科教兴国,加快建设美丽烈山的战略布局下,烈山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2020年8月引进安徽师大教育发展集团托管洪庄小学,进行合作办学,破解乡村学校发展困境,助力乡村学校蝶变重生。目前建设中的二期工程完工后,学校将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设有36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部24个教学班,初中部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学生1800人左右。

走进校园,宣传标语“做最好的我们”特别引人注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戴秀忠介绍,这句话有三层含义:强调和谐、民主的校风,倡导师生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强调爱生、敬业的教风,提醒教师最好的时光都献给孩子、献给教育;强调刻苦、乐学的学风,督促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自安徽师大教育发展集团托管以来,学校校长管理团队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双减”以及“五项管理”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结出丰硕成果。学校获评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淮北市教育系统平安建设“先进集体”。2022年在国家、省、市、区级论文、优质课比赛、征文、AI创客、航模、舞蹈等项目上,学校师生分别有70多人次获奖。

“一小组三中心”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成立“和谐育人”领导小组。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开展工作。通过召开行政会议、教师会、家长会等多种形式,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明确课后服务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实施途径。

成立智慧教学中心,打造个性化教学设计。探索实施大单元个性化作业设计,精准教学。依据学科特点,定期设计大单元作业,由各学科备课组集体研讨、统一设计。上好智慧课堂、设计好“一人一本”作业,量身定制,促进教师精准教、学生个性学、学校有效管。

成立宣传教育中心,见证孩子每一步成长。将学生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的日常、平常、特长的点点滴滴展示给家长,让家长看得见孩子的成长,孩子们看得见自我成长。让学生每一天的成长,成为增进家校联系的最美风景线。

成立家校共育中心,搭建家校共育桥梁。开展“温情家访”活动,老师们带着问题走出校门,带着感情走进家门,开启有温度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家庭教育等,向家长介绍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努力方向。对学生发展尤其是身心健康、睡眠时间、劳动教育、手机管理等方面进行科学引导,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教育理念,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增进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抓课堂优服务”推进“双减”落地开花

学校课程的开设始终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针对小学生特点,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探索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六大课程集群,和国家基础课程组合成学校独具特色的“1+6”童味课程体系,并开设14个社团。

开足开启1项国家基础课程的同时,学校对课程体系和教师特长进行整合、调整,6大课程集群(体育、艺术、科创、行规、国学经典、综合实践),共推出足球、篮球、合唱、舞蹈、播音与主持、AI创客、航模、经典诵读、科学探究等14个社团课程。每天设置了“晨诵、午读、暮写”时间,一则成长故事,二十分钟名著阅读,十五分钟练字,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成长在其中。

学校社团活动方兴未艾全面开花,在各种比赛或演出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烈光少年艺术团排演的舞蹈《多彩中华》在淮北市各类比赛中荣获多个一等奖,并参加2023淮北市中小学生春节联欢晚会演出。

学校积极挖潜课后服务资源,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水平。广泛征求师生家长意见,对专业性较强的社团项目,经推荐、考察,择优遴选有资质的优质社会机构进校园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确保了社团课程的专业水准。

每天下午,课后服务时间,校园里到处是孩子们匆匆的身影和欢乐的笑脸。“双减”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学校全体师生全员参与课后服务,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家长向老师们反馈说:“孩子的课业更轻松了,脸上的笑容更甜美了,家庭、家校关系也更和谐了!”



【附属烈山学校】淮北市教育局官网:安徽师范大学附属烈山学校乡村学校蝶变重生

21.png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烈山学校的前身是有七十余年办学历史的淮北市烈山区洪庄小学。在实施科教兴国,加快建设美丽烈山的战略布局下,烈山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2020年8月引进安徽师大教育发展集团托管洪庄小学,进行合作办学,破解乡村学校发展困境,助力乡村学校蝶变重生。目前建设中的二期工程完工后,学校将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设有36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部24个教学班,初中部12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学生1800人左右。

走进校园,宣传标语“做最好的我们”特别引人注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戴秀忠介绍,这句话有三层含义:强调和谐、民主的校风,倡导师生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强调爱生、敬业的教风,提醒教师最好的时光都献给孩子、献给教育;强调刻苦、乐学的学风,督促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自安徽师大教育发展集团托管以来,学校校长管理团队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双减”以及“五项管理”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结出丰硕成果。学校获评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淮北市教育系统平安建设“先进集体”。2022年在国家、省、市、区级论文、优质课比赛、征文、AI创客、航模、舞蹈等项目上,学校师生分别有70多人次获奖。

“一小组三中心”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成立“和谐育人”领导小组。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开展工作。通过召开行政会议、教师会、家长会等多种形式,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明确课后服务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实施途径。

成立智慧教学中心,打造个性化教学设计。探索实施大单元个性化作业设计,精准教学。依据学科特点,定期设计大单元作业,由各学科备课组集体研讨、统一设计。上好智慧课堂、设计好“一人一本”作业,量身定制,促进教师精准教、学生个性学、学校有效管。

成立宣传教育中心,见证孩子每一步成长。将学生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的日常、平常、特长的点点滴滴展示给家长,让家长看得见孩子的成长,孩子们看得见自我成长。让学生每一天的成长,成为增进家校联系的最美风景线。

成立家校共育中心,搭建家校共育桥梁。开展“温情家访”活动,老师们带着问题走出校门,带着感情走进家门,开启有温度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家庭教育等,向家长介绍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努力方向。对学生发展尤其是身心健康、睡眠时间、劳动教育、手机管理等方面进行科学引导,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教育理念,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增进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抓课堂优服务”推进“双减”落地开花

学校课程的开设始终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针对小学生特点,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探索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六大课程集群,和国家基础课程组合成学校独具特色的“1+6”童味课程体系,并开设14个社团。

开足开启1项国家基础课程的同时,学校对课程体系和教师特长进行整合、调整,6大课程集群(体育、艺术、科创、行规、国学经典、综合实践),共推出足球、篮球、合唱、舞蹈、播音与主持、AI创客、航模、经典诵读、科学探究等14个社团课程。每天设置了“晨诵、午读、暮写”时间,一则成长故事,二十分钟名著阅读,十五分钟练字,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成长在其中。

学校社团活动方兴未艾全面开花,在各种比赛或演出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烈光少年艺术团排演的舞蹈《多彩中华》在淮北市各类比赛中荣获多个一等奖,并参加2023淮北市中小学生春节联欢晚会演出。

学校积极挖潜课后服务资源,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水平。广泛征求师生家长意见,对专业性较强的社团项目,经推荐、考察,择优遴选有资质的优质社会机构进校园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确保了社团课程的专业水准。

每天下午,课后服务时间,校园里到处是孩子们匆匆的身影和欢乐的笑脸。“双减”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学校全体师生全员参与课后服务,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家长向老师们反馈说:“孩子的课业更轻松了,脸上的笑容更甜美了,家庭、家校关系也更和谐了!”